当前大环境下,冷链物流的客户方也不太好,但也有很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比如说海底捞,疫情期间亏得比较厉害,但是今年,通过门店调整,在创新服务和降本增效上下功夫,上半年营收和利润都有较大进步,成功跳出“泥潭”。
都说传统零售很难,但今年永辉超市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20.27亿元,净利润为3.74亿元,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区域型民营超市胖东来,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从2017年的70亿元到2023年的破百亿,一直保持增长。
“淘金先富卖铲人”,冷链物流的增量市场在哪里?增量客户在哪里?一方面,向内看,内部降本增效、创新业态及服务等。另一方面,向外看。今年有几个非常好的赛道。
一是茶饮赛道,增长最快,例如,非常典型的瑞幸咖啡,满足消费者性价比的需求,开店速度非常快,明年计划还要开上万家店。还有,奈雪的茶增长也很快。如何定位这些茶饮企业?是餐饮企业,还是零售企业?其实是新零售企业。
二是速冻食品赛道,今年销售业绩也非常好。比如安井、三全等销售和利润都有非常好的增长。
三是冷链一件代发,经过调研,顺丰冷运板块一件代发量超过1.8亿件,这不含顺丰速运板块;普冷物流库内作业也有超过两千万单。还有京东等其他快递公司,这个业务还会快速增长。
四是产地机会,经过田头预冷后,可以降低果20%-30%的耗损率,延长3天左右保鲜期。这是非常大的机会,目前经营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企业非常少,相信一旦有了突破,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五是农食产品创新。例如,新疆的海鲜,紧抓时机,产品创新发展,新疆水产品大幅度增长,最快48小时送达。
六是预制食材的快速发展,之前预制菜概念有些泛化,新的标准即将出台,未来可能只有冷藏、冷冻的食材才能叫预制菜,必须要经过复热。其中,预制菜里“明星企业”千味央厨,有超过30%以上的增长。
今年整个GDP的增长,主要看韧性。中国具有超大的市场优势,规模经济能够带来非常多的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在国内进行孵化和验证之后,走向全球。非常典型的案例,如新能源车,互联网公司等。 大环境很“冷”,我们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从进出口等数据,看出确实“冷”。各行各业,特别是我们冷链物流企业都有非常深的感受。
总体来看,我们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全球调整,贸易脱钩,逆全球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构。
二是经济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各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三是消费变化,消费的升级、分级、个性化等给行业带来新挑战,消费渠道多元化,消费者更加理性,产品为王的时代到来。
四是竞争加剧,进入并购整合时代。由于产能过剩,上下游正在进行产业整合、集聚,内卷带来行业洗牌。
五是数智革命,之前是消费互联网,接下来是产业互联网,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从旧模式转向新模式,从原先靠规模,靠低成本走向以创新和科技为主的新模式。
其次,整个行业,包括冷链物流,已从增量进入存量时代。传统价格竞争和简单规模扩张很难有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价值再造获得优势。
看完以上这些案例之后,我们总结,其实没有难的行业,只有难的企业,在如今极其困难的大环境下,我们冷链物流的甲方企业也可以实现增长。
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分析,作为冷链物流企业,我们如何实现增长,先看看你服务的客户,他们是增长的,还是在下降的?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