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仓看河南,预制菜肴看原阳。”立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新建产业园区的一组大型标语,向来访者昭示着其预制菜产业雄心。2022年9月,原阳县投资150亿元规划建设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抢抓万亿现代食品集群政策和预制菜风口”。在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中,原阳县位列第四位,是前十名中唯一来自中部省份的地区。如今提及预制菜,当地官员宁愿“只做不说”。背后原因,与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在国家层面明确有关。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净菜、主食类产品、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属于预制菜范围。由于大部分预制菜产业园区规划集中在2022年落地,当时国家层面尚无预制菜明确定义,各地预制菜产业园如今将面对园区名称与招商定位不准确的尴尬。
而招商难、招商慢才是过去两年困扰预制菜产业园的核心问题。这种困境与外部环境有关,也受“预制菜进校园”事件的余波影响。
从百强基地到“只做不说”
据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披露的数据,2022年9月,原阳县在占地3100亩中央厨房产业园的基础上,新规划用地5510亩、投资150亿元建设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简称“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分设A、B、C、D及创新孵化园5个园区,谋划储备预制菜项目89个。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38家企业筹备建设,16家投产在即。
此前打开“中国原阳预制菜”官网,可以看到九多肉多、雨轩、巴奴火锅、绝味鸭脖等食品企业的名字,还能看到“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首家)预制全产业链创新中心”等表述。如今,该网站已无法正常打开。
“概念明确后,预制菜范围缩小了,包括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都不算了,产业园以前的数据不能再用,我们也很迷茫。”4月22日,原阳县委宣传部婉拒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称“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再报道预制菜,我们现在只做不说”。
原阳县的“迷茫”,源于预制菜定义和范围近期才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净菜、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范围;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
“这是一次对预制菜范围的‘掐头去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春晖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表示,预制菜产业近两年在国内火热,2023年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但生产主体依然存在小、散、乱的现象,导致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次将对预制菜产业进行一次重构。
原阳预制菜产业园是在中央厨房产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制菜定义明确后,其原有园区名称和定位无疑处在尴尬境地。由于多数预制菜产业园或产业基地规划均早于上述通知,类似情况或在全国多地上演。
“我们更多做的是预制菜企业的原料,即预制食材,新规出来后不属于预制菜范围了。”河南某地食品产业园总经理王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园区并没有纠结是否属于预制菜赛道,因为预制食材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预制菜是一个筐”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的上市,在3年前将预制菜概念推向新的热度。国海证券预测,如果按每年20%的复合增速估算,未来6至7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将形成万亿规模市场。
这一市场前景吸引的不仅是各路资本入场豪赌,还有多地对“预制菜之都”的争夺,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只是此轮投资热潮的一个缩影。
2022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召开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视频会议指出,预制菜产业正处于风口,潍坊计划用3年时间,将预制菜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
同期,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打造湛江水产预制菜美食之都、茂名滨海海产品预制菜产业园区等,“力争五年内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超过20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30家,培育预制菜上市企业5家以上。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东、河北等均释放出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信号。2023年2月,预制菜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更是为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政策利好。在赛迪顾问评出的“2023年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名单中,山东(17个)、广东(13个)、福建(13个)数量位列前三。
涉及预制菜业务的千味央厨董事会秘书徐振江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政策开始主推预制菜,与食品产业亟待升级转型有关。存量市场盘子基本固定,龙头企业业绩增长主要靠行业集中带来,而预制菜符合网络化、年轻化的消费升级趋势。此外,预制菜是一个“大框架”,半成品、速冻、净菜等曾经都被称为“预制菜”,各地原有相关产业都可以纳入进来。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锐也认为,预制菜更多是一种概念,内核还是食品加工、餐饮供应链等产业。按照原有情况,做牛肉丸、速冻饺子、调味品的都被称作预制菜企业,更像是传统企业挂了“预制菜”的新名字。
事实上,不少预制菜产业园是在预制菜概念走红后变更而来。新京报记者从原阳预制菜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该产业园A区早在2018年前后就完成了招商,当时并没有预制菜概念,“我们一直做的是食品园区,预制菜火了后,县里规划了大的示范园区。”
按照原阳县中央厨房产业园,即当地“老产业园”展示的园区简介,原阳预制菜产业园A区实则是“河南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的二期项目。上述负责人坦言,两个产业园目前共招到70多家企业,但严格意义上符合新政概念的预制菜企业并不多,“我们招商还是会按计划走,不会受到政策影响,跟预制菜无关但属于食品范围的都可以。”
“根据2022年山东省《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预制菜不仅仅是一种菜,更多是从产业发展方向提出来的,概念比较宽泛,就像一个筐,很多吃吃喝喝的东西都纳进来了。”山东(济南)健康肉预制菜产业园投资方、济南天桥控股集团产业一部部长李艳灵告诉新京报记者,其预制菜产业园实则是综合性产业园区,主做总部经济,目前规划没有受到预制菜新政影响,“受更多影响的可能是生产加工企业,要按照国家对预制菜的新规定生产自己的产品,调整和升级自己的产业。”
华南味谷预制菜产业园投资方、众口味集团董事长李丽认为,预制菜产业园的规划需要符合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这意味着现有规划需要调整,考虑引入符合定义的企业。如果产业园规划中包含不属于预制菜范围的产业,也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规划。
招商难成核心问题
与预制菜范围缩小后带来的尴尬相比,招商难是眼下困扰预制菜产业园的核心问题。
按照规划,原阳县“河南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在老产业园、原阳预制菜产业园A区之外,还规划了三期项目,即“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孵化园”。该项目占地153亩,投资额4亿元,以厂房出租的形式对外招商,主要解决小微客户需求。
“明显感觉到这两年企业受影响,招商难,招商慢。”原阳县上述园区负责人坦言,老产业园目前入驻50多家企业,已全部投产;A区启动招商时土地甚至不够分,20多家入驻企业目前基建接近尾声;三期园区2024年正式启动招商,目前仅有三四家企业入驻,还有十几家意向客户在跟进。
“我们三期项目招商甚至做到了给企业提供按揭服务,即便如此,企业投资依然比较谨慎。”该负责人称,从咨询量看,目前企业有投资需求,自己已接到两三百个咨询电话,其中有园区对外宣传带来的流量,也有通过其他渠道闻声而来的企业,但真正愿意出资签约的占比不到10%。
4月22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发现,目前A区、B区大部分入驻企业厂房建设还处在收尾阶段,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仅“大汤师”一个车间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与其隔路相望的河南兴多兴食品有限公司则刚刚启动招工。据“大汤师”工作人员介绍,其大批量生产目前还是在位于老产业园的工厂进行,新厂房更多是产能补充作用。
招商难同样存在于其他预制菜产业园。位于广东佛山的华南味谷产业园一期建设已接近尾声,计划两个月内着手交付。李丽向新京报记者证实,预制菜产业园近年面临一定竞争压力和招商难度,尤其是各地都在打造预制菜产业园或生产基地的情况下。全球供应链和经济环境也发生变化,这些都会给招商带来挑战。
山东(济南)健康肉预制菜产业园一期项目预计2024年6月完成主体建设,年底投入使用,目前注册入园企业近40家,还有一些企业正在洽谈。李艳灵坦言,园区招商确实受到大环境影响,企业投资态度谨慎,咨询的多、投钱的少。2023年,园区接待了几百次政府和企业层面的考察,实际注册企业数量反而2024年表现得更好,“因为能交付的厂房快下来了”。
除外部环境带来的招商压力外,发生在2023年的“预制菜进校园”事件,也让企业感受到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误区和抵触情绪,预制菜行业从大热转向阶段性降温。
据广州雪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煌了解,在此次新政和“预制菜进校园”事件影响下,部分区域型预制菜行业会议已经更名为农产品或食品产业会议,对“预制菜”三个字持暂时回避态度。一些生产企业也不再声称自己的产品是预制菜,而是向央厨范围靠拢。“理论上事件风波已经过去,但大家都不想挑这个头,害怕再次引起舆情,这说明很多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还停留在去年的状态。未来不排除一些预制菜产业园更名的可能。”
华北一速冻供应链企业负责人孔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2022年各地启动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后,他每个月都会接到一两个招商电话。以前地方政府对食品产业不感兴趣,预制菜概念走红后,几乎所有电话都是关于预制菜产业园的。2024年以来,他还未接到相关招商电话。
孔先生认为,前两年各地政府鼓励发展预制菜产业,很大程度上是想借热门概念快速招商。“预制菜进校园”事件发生后,很多产业园或企业不愿再突出宣传预制菜。预制菜定义和范围明确后,园区如果还按照预制菜名义招商预计会有一定困难。“大部分企业目前都在回避预制菜这个词,但生产还在继续,只要产品宣传上不叫预制菜就可以了。企业的投资、生产是市场行为。”
“2022年和2023年的招商情况确实不乐观,但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到这些年预制菜产业园面临的机遇。”李丽说,“产业园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和支持,才能吸引企业入驻。面对其他预制菜产业园和基地的竞争,招商时需要突出自身园区优势,如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等。”
优势园区比拼资源
尽管前路曲折,但具有竞争优势的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并没有停摆迹象。
“我们早期做中央厨房产业园时去外地考察过,那时概念刚刚兴起,全国各地都在搞中央厨房产业园,但最后成功的没几个。”上述原阳预制菜产业园负责人表示,原阳县发展预制菜产业有自己的优势,区位上距郑州近,具备中央厨房产业基础,“不是说有了预制菜概念我们才开始做,而是我们的产业先成了型,产业聚集效应出来了,上下游产业链、基础配套齐全,园区工作也已做出经验,企业入驻比较省心。”
“山东是农业大省,生鲜肉产量占全国30%,地理上距离预制菜需求大的日本、韩国较近,因此山东的预制菜产业起步较早。”李艳灵认为,发展预制菜产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工业化、标准化、科技化、时代化的产物,也是国家战略层面的积累。
目前,山东(济南)健康肉预制菜产业园三期项目正在启动拆迁工作。李艳灵希望一期、二期项目交付后,2024年能够实现70%的企业入驻率,同时引进一些龙头企业和创新意识强的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2024年,华南味谷预制菜产业园的目标是建设交付不停,同时加快资源引进和招商步调。李丽认为,其园区优势在于产业基础与区位资源。佛山地处珠三角核心地带,交通物流发达,为预制菜运输销售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佛山市出台了一系列预制菜产业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补贴等。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广东地区消费者预制菜需求较高,市场潜力巨大。
李煌认为,建在销地的预制菜产业园在此轮风波和调整中几乎未受到外界影响,如上海、广东的产业园。这些地区的城市人口普遍超过1000万,年轻人占比多,通勤成本高,预制菜消费需求也更大。相比之下,一些原料产地建的预制菜产业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找到市场需求。
就预制菜行业未来发展,食极星饮食全链标准评价体系创始人昕原认为,“预制菜进校园”风波持续了几个月,行业想要恢复需要几年时间,要做好持久打算。主管部门已经在监管层面更清晰地指导工作,帮助市场建立对预制菜的认知,缩小产品范围,同时对产品品质提出要求,用噱头、广告手段、促销机制来赚钱的产品将被淘汰。
冷链物流网声明:本文版权属冷链物流17356网站创作者所有,冷链物流网络和冷链物流园区冷链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联雄供应链农产品买卖易产地集采、预冷、产地冷库冷链仓储,冷链物流专线直达冷冻链批发市场和当餐菜市场;新鲜看得见!如果你转载冷链物流17356网站文章,请保留链接和版权信息,谢谢!